ESG 是航运业最容易被误解的缩写吗?
有人认为 ESG 是打破商业格局的游戏规则改变者,它会成为投资决策背后的推动力,其影响力不仅会触及金融机构,也会影响到金融机构与客户和供应商的互动方式、分销模式甚至人力资源政策。
非也,环境、社会和治理 (ESG) 不是碳强度指标 (CII),也不是船舶能效指数 (EEXI),而是一种证明企业展示良好实践并愿意持续改进的手段。
迄今为止,ESG 对银行业产生的影响最为明显,原因是贷款机构曾试图放弃那些产生碳排放、可能存在剥削劳工风险以及缺乏相关企业行为标准的项目。
航运银行正在迅速增加反映 ESG 议程的业务比例,但是航运业运输的大多数货物属于某种形式的碳氢化合物,因此完全放弃能源运输可以说是不切实际的。
这些良好意愿并未消除对 ESG 的抨击,批评者嘲笑它看似“唤醒意识”,实则毫无意义;不过是释放美德信号,让公司能够在没有相应监管基准的情况下营造高尚形象。
将 ESG 作为基准和评级机制的趋势不会消失。事实上,它在航运中的应用还将更加广泛。
据 Splash 24-7 报道,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和雅典国立卡波蒂斯坦大学针对海事行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套 ESG 报告方法框架和指数,并得到了行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支持。
ESG 指数的制定基于对 70 多家航运公司的评估,旨在弥补海事行业可信基准化分析的不足。其目的是提供一套全面的报告框架和指数评估方法,使航运公司能够利用标准化报告方法准确展示可衡量的 ESG 情况。
普利茅斯大学海运研究小组负责人 Stavros Karamperidis 博士在发布 ESG 指数时表示,这项指数可帮助航运业渡过当前充满挑战的转型期,减少公司有效评估自身状况所需的时间和复杂操作。
然而,指数的创建者以及用户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正信服指数所产生的数字。
英国《金融时报》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根据指数提供商和咨询公司 Scientific Beta 的数据,ESG 指数评级较高的公司与评级较低的公司所产生的污染并无差别。
Scientific Beta 认为,ESG 评级与碳排放强度几乎没有关系,即使单独考虑环境因素也是如此。该公司还表示,很少有分析人士细致研究过导致大量抵消碳排放强度降低量的相关因素。
晨星公司的研究结果显示,ESG 投资需求强劲,今年上半年全球“可持续”基金吸引了 490 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而基金行业的其他基金则有 90 亿美元的资金流出。
研究人员分析了三大评级提供商的 25 项 ESG 评分。他们发现,将 ESG 评分纳入考虑范围会将投资者通过仅加权股票碳排放强度得出的碳排放强度降低量抵消 92%。他们总结道,即使只使用环境评分,而非完整的 ESG 评级,也会导致绿色绩效显著降低。
更糟糕的是,将社会或治理评级与环境评分相结合得到的投资组合比按市值加权的可比指数更不环保,社会和治理评分会与碳减排目标背道而驰。他们的解释很简单,ESG 评分与公司碳排放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接近于零。
结论是必然的,关注 ESG 并不一定有助于投资者构建低碳投资组合或实现其他特定目标。ESG 评估属于综合类产品,其特点是考虑一系列重要因素,因此要找出与单个因素的相关性的确很难。
最终,ESG 对航运的影响可能取决于实体选择如何部署评级或指数评分。作为私营公司向员工展示绩效的一种手段,缺乏相关性可能不那么重要。作为与公众股东、投资者和客户共用的外部工具,要将 ESG 用作衡量良好意愿转化为行动的经验度量标准,可能还需要更多努力。